注:表中数据为常温清水的性能,选用时按实换算。泵重量不包括电机。
可以切割或加大叶轮尺寸改变流量、扬程的参数。
七. 使用说明
(一) 搬运和安装:
1、搬运时应以泵底座为起重着力部位,避免震动、撞击。
2、基础应坚固平整,泵进口应低于液源面,并尽量靠近液源。当泵的安装位置高于液面(在泵的吸程允许范围内)时,应在吸入管端部装上底阀,并在排出管路上设置灌液螺孔或阀门,供启动前灌泵使用。
3、泵的吸入管路和压出管路应有各自的支架,不允许管路的重量直接由泵来承受,以免把泵压坏。
4、管路的口径不应小于泵的进出口直径,进口管路应水平无拱曲,确保灌液时空气排净。
5、在安装时,切勿使螺钉、螺母、垫圈、焊渣等杂物落在管路或泵内,以免发生故障。
(二) 安装与使用:
1、启动:
a) 泵出口应安装一段直管,严禁直接安装弯管;并安置流量调节阀,停车前应处于关闭状态,开车以后应及时打开阀门。
b) 首次开车要注意转向,从电机向泵壳,转向为顺时针旋转,严禁反转。当检查电机转向时,切勿联接联轴器,否则要损坏叶轮,须确认转向正确无误后再联接联轴器。
c) 开车前,给泵的轴承座内注入润滑油,至油标的水平中心位置,以免轴承过热。泵运转时注意轴承座定期加油,润滑油宜选用N46号机械油。第一次换油300小时,以后每3000小时更换一次。
d) 用手盘动联轴器,应感觉轻松且轻重均匀,并注意泵内有无磨擦声和异物滚动等杂音。如有,应设法排除,并将联轴器的防护罩安装好。
e) 打开进口阀,使输送液充满泵内。如泵的安装位置高于液面,启动前要灌泵或抽真空,使泵内和吸入管内充满液体,排净空气。
f) 轴封有冷却水装置的泵,开车前先接通冷却水,启动电动机使泵运转,同时开启出口阀。泵正常运转时可继续接通,若条件不允许也可停掉,冷却水的流量和压力都没有要求,自来水即可。
2、运转:
a)要经常检查泵和电动机的温升情况,轴承的温升不应大于50℃,其极限温度不应大于80℃。
b)注意轴承座内油位的变化,经常控制在规定范围内,为保持油的清洁和良好的润滑,应定期更换润滑油。
c)在运转过程中,发现有不正常的声音或其它故障时,应立即停泵检查,待排除故障后才能继续运转。
d)绝不允许用吸入管路上的阀门来调节流量,以免产生汽蚀。
e)当泵的装置扬程小于泵的额定扬程时,必须关小出口阀门,使流量达到额定值,若出口阀门全开,则流量会大于额定值,电机可能会超功率,并且影响泵的使用寿命。。
3、停泵:
a)关闭出口阀,再停止电动机运转。
b)关闭进口阀。
c)停止供应轴封处的冷却水。
d)寒冷地区,停泵后应放净泵内液体,以防冰冻;当输送快速凝固的液体或易沉淀的砂浆时,停泵后也应将泵内液体放净,以免下次启动时发生故障。
(三) 使用机械密封注意事项:
1、机械密封适用于清洁的、无悬浮颗粒的介质。对新安装的管路系统和储液罐应认真冲洗干净,严防固体杂质进入机械密封端面而使密封失效。
2、拆卸机械密封时应仔细,不允许用手锤、铁器等敲击,以免破坏动、静环密封面。安装时应检查所有密封元件有无损坏,如有,应修复或更换。
3、装配中要注意消除偏差,紧固螺钉时应均匀紧固,避免发生偏斜,使密封失效。
4、正确调整弹簧的压缩量,以轴封处不泄漏为宜。切勿弹簧压缩量过大,以免动、静环烧损。
(四) 拆卸与组装:
1、拆卸:
a) 拆下泵体上的放液孔压板,排净泵内液体。
b) 拆下进口接管。
c) 拆下泵体。
d) 固定联轴器,按逆时针方向转动叶轮将其拆下。
e) 填料密封结构,可先将泵盖连同轴套从轴上取下,然后取下轴套,再顺次拆下压盖,填料和填料环等。
f) 机械密封结构,可先泵盖连同机械密封静环、静环压盖等取下,然后拆下静环压盖,取出静环;再将轴套连同机械密封组件从轴上取下,再将机械密封和轴套拆开。
g) 动力密封结构,可先利用拆卸螺孔将轴封箱与泵盖分开,依次拆下泵盖和付叶轮,然后取下轴套,再顺次拆下压盖、油封和填料环等。
h) 排净润滑油,拆下轴承座,松开轴承前后侧盖的联接螺栓,将轴承后侧盖、后轴承及主轴一起取出,再拆下前轴承。
2、组装:
a)将零部件清洗、擦净,如有开裂、磨损、硬化变形,则应更换新的。
b)按泵拆卸的相反顺序进行组装。
c)泵体与轴承座的联接螺栓不宜拧得太紧,应使其均匀受力,以不泄漏为宜。
d)调整间隙。
八. 外形安装尺寸

[1] [2] 下一页